眾貸網
 

高考經濟誰在瘋狂淘金:一場盛宴帶動千億級消費

瀏覽數:436

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,已經40年過去。抱著對 “知識改變命運”的向往,千萬莘莘學子在高考這個改變中國的“指揮棒”下,努力奮斗,并成長,成才。

  與此同時,伴隨著教育產業化的進程,高考產業也早已成為了利益豐厚的大蛋糕,每年千億規模。無論是學子、家長,還是學校、培訓機構,每個人都是高考產業鏈上的一環。

  新金融記者 曹曉龍

  成本高漲

  上世紀70年代一本練習題,一碗綠豆湯,高考花費5毛錢;80年代考前買套好文具,花費10元錢;90年代買復習資料,喝媽媽熬的雞湯,花費350元;本世紀00年代請家教、租賓館,高考花費5000元;10年代請一對一補課、訂營養餐,租學區房花費4萬元……

  雖然放到具體個例上,上述花費并不完全準確。但一個事實是,40年來的高考之路,成本越來越高。

  高考被視為人生中第一場重要的選拔賽,而大學文憑也被當成了社會職場的敲門磚,含金量高低,則顯得尤為重要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為了孩子在高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績,投入也就越來越大。而這也衍生出一系列生意。

  “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,高考最主要的支出也就是教輔資料,進入2000年后,支出就開始暴增,家教、課外培訓等系列產業開始出現,并高速發展。”有教育培訓人士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,一個很直觀的變化是,現今,高考已從“一個人的戰斗”變成“全民戰爭”,從“一次升學考試”演變成全民的消費,繼而形成一個產業,從高考前,再到高考后,都涵蓋其中。

  據不完全統計,這個產業包括教輔資料、家教、輔導班、保健品、高考期間酒店、高考移民代理、高考志愿填報、謝師宴等等,這還沒算上學區房。

  高考經濟這個蛋糕,掘金者眾。

  2013年,作為對市場的試探,一家在線教育創業公司開始為高中生提供一款免費軟件,來幫助他們準備高考。這便是猿題庫的雛形。

  “出乎我們的意料,有大量的中學生下載并使用我們的軟件。”猿題庫創始人李勇曾說道。

  在看到商機之后,猿題庫縮減產品線,收縮下線其職業類考試產品,除了公務員考試產品外,更專注于K12領域,最終目的便是服務高考。

  這是線上。

  線下的教育培訓機構,則早早就開好了高考沖刺輔導班,以及各個階段的培訓。此前備受外界熱議的學而思,便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例子。

  學而思,后更名為好未來,目前市值百億美元,是中國最大的培訓機構之一,主要培訓對象為中小幼課外輔導。其中,學而思以起家的奧數培訓尤為出名,其奧數培訓班經常出現“一位難求”的緊俏態勢。

  在最初的時候,學校會相對傾向于獲得奧數獎項的學生。2012年,教育部出臺文件,叫停奧數培訓。奧數作為高考加分項,和其他奧賽科目一起,直到2015年才在全國范圍內取消。

  產業變遷

  家長、學生圍著高考轉,產業更是如此。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,產業各方也不斷調整。

  從2003年開始,個別學校開始嘗試以自主招生的方式選拔學生,通常,通過自主招生方式進入學校的學生在一些能力方面尤為突出。

  每年3月,原本是全國各高校舉行自主招生考試的時間,民間稱之為“小高考”。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其中,渴望在這塊戰場殺出重圍,決勝于高考之前。

  且由于一般而言,高校的自主招生出題沒規律,加之錄取人數比例小,中學無法組織復習。教育機構由此嗅到商機,競相追逐自主招生培訓市場,形成了一場淘金盛宴。

  不過在2014年12月18日,教育部負責人明確表示,三大自主招生筆試聯盟取消,自主招生考試推遲到高考后的兩周內進行。改革新政把學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高考。

  這一產業才逐步降溫。

  圍繞高考中的英語改革動向,也讓產業各方緊盯。